國內新聞動態(tài)

中國網:“大洋一號”綜合海試B段起航 “潛龍三號”首亮相

發(fā)布日期:2018-04-16 09:41:11

搭載“潛龍三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和70名科考隊員的“大洋一號”科考船15日從廈門起航,奔赴南海執(zhí)行“大洋一號”綜合海試B航段科考任務。這也是目前我國最先進的自主無人潛水器“潛龍三號”首次出海。

記者了解到,“潛龍三號”與“潛龍二號”的總設計師均是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所(以下簡稱沈自所)的劉健,外形上來看,“潛龍三號”也同樣延續(xù)了“潛龍二號”的基因,長3.5米,高1.5米,體重1.5噸,立扁形身體,還有4只“鰭”。劉健告訴記者,這種非回轉體立扁魚形設計,有利于減少垂直面的阻力,便于潛水器在復雜海底地形中垂直爬升,也可以增強水面航行能力。

“十二五”期間,在中國大洋協(xié)會支持下,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聯合中科院聲學所、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單位,研制了我國首臺6000米AUV——“潛龍一號”,主要作業(yè)海域為海底較平坦的多金屬結核區(qū);在國家863計劃支持下,沈自所研制出能在更加復雜的地形中完成勘探作業(yè)的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tǒng)——“潛龍二號”,勘探目標是多金屬硫化物等深海礦產資源。

我國在西南印度洋的多金屬硫化物合同區(qū)有約一萬平方公里,探測任務繁重,顯然,僅靠一臺‘潛龍二號’難以滿足大洋深海資源探測的需要,因此,在技術成熟的“潛龍二號”基礎上,2016年9 月,中國大洋協(xié)會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簽訂建造合同,目標是再研制一套具備微地貌成圖、溫鹽深剖面探測、甲烷探測、濁度探測、氧化還原電位探測、海底照相以及磁力探測等熱液異常探測功能的4500米級自主潛水器(簡稱“潛龍三號”),以提高對多金屬硫化物資源探測的效率,為大洋海底多金屬硫化物資源的調查評估提供服務。

其中,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為“潛龍三號”的技術總體責任單位,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負責探測載荷分系統(tǒng)研制,中科院聲學所負責微地貌測量系統(tǒng)設備研制。

技術上來說,“潛龍三號”在“潛龍二號”的基礎上進行了優(yōu)化升級,提升了續(xù)航能力、有效降低了噪聲。不過,“潛龍三號”的技術指標仍然是30小時。

相關鏈接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fā)協(xié)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