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nèi)新聞動態(tài)

“蛟龍”號完成今年南海最后一潛(組圖)

發(fā)布日期: 2017-05-11 11:38:27

(“蛟龍”探南海)(5)“蛟龍”號完成今年南海最后一潛

“蛟龍”號最后一潛帶回的長在石頭上的珊瑚及其共生的蛇尾(5月10日攝)。 5月10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次迎來兩位實習潛航員擔任主、副駕駛下潛作業(yè),這也是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在南海的最后一潛。本潛次作業(yè)任務以近底測線觀察為重點,補充調(diào)查為目的,對浦元海山的多金屬結核和巨型底棲生物分布情況進行了進一步探尋,完成了環(huán)境參數(shù)測量和土木力學原位測試,采集了近底海水、沉積物、結核和生物樣品。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蛟龍”探南海)(4)“蛟龍”號完成今年南海最后一潛

5月10日,科學家鹿博、主駕駛員齊海濱(中)和副駕駛員陳云賽(右)下潛歸來。當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次迎來兩位實習潛航員擔任主、副駕駛下潛作業(yè),這也是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在南海的最后一潛。本潛次作業(yè)任務以近底測線觀察為重點,補充調(diào)查為目的,對浦元海山的多金屬結核和巨型底棲生物分布情況進行了進一步探尋,完成了環(huán)境參數(shù)測量和土木力學原位測試,采集了近底海水、沉積物、結核和生物樣品。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蛟龍”探南海)(6)“蛟龍”號完成今年南海最后一潛

“蛟龍”號最后一潛帶回的生物樣品海百合(5月10日攝)。 5月10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次迎來兩位實習潛航員擔任主、副駕駛下潛作業(yè),這也是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在南海的最后一潛。本潛次作業(yè)任務以近底測線觀察為重點,補充調(diào)查為目的,對浦元海山的多金屬結核和巨型底棲生物分布情況進行了進一步探尋,完成了環(huán)境參數(shù)測量和土木力學原位測試,采集了近底海水、沉積物、結核和生物樣品。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蛟龍”探南海)(1)“蛟龍”號完成今年南海最后一潛

5月10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布放入水,進行今年南海最后一潛。當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次迎來兩位實習潛航員擔任主、副駕駛下潛作業(yè),這也是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在南海的最后一潛。本潛次作業(yè)任務以近底測線觀察為重點,補充調(diào)查為目的,對浦元海山的多金屬結核和巨型底棲生物分布情況進行了進一步探尋,完成了環(huán)境參數(shù)測量和土木力學原位測試,采集了近底海水、沉積物、結核和生物樣品。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蛟龍”探南海)(2)“蛟龍”號完成今年南海最后一潛

5月10日,“蛙人”系纜,“蛟龍”號完成下潛準備回到船上甲板。當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次迎來兩位實習潛航員擔任主、副駕駛下潛作業(yè),這也是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在南海的最后一潛。本潛次作業(yè)任務以近底測線觀察為重點,補充調(diào)查為目的,對浦元海山的多金屬結核和巨型底棲生物分布情況進行了進一步探尋,完成了環(huán)境參數(shù)測量和土木力學原位測試,采集了近底海水、沉積物、結核和生物樣品。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蛟龍”探南海)(3)“蛟龍”號完成今年南海最后一潛

5月10日,“蛙人”系纜,“蛟龍”號完成下潛準備回到“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上。當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次迎來兩位實習潛航員擔任主、副駕駛下潛作業(yè),這也是中國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在南海的最后一潛。本潛次作業(yè)任務以近底測線觀察為重點,補充調(diào)查為目的,對浦元海山的多金屬結核和巨型底棲生物分布情況進行了進一步探尋,完成了環(huán)境參數(shù)測量和土木力學原位測試,采集了近底海水、沉積物、結核和生物樣品。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攝

相關鏈接

  • 國家海洋局
  • 國際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chǎn)資源研究開發(fā)協(xié)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