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動態(tài)

蛟龍?zhí)柾瓿杀竞蕉巫詈髢纱蜗聺?/h1>

發(fā)布日期: 2016-05-24 10:05:23

5月20日和22日,正在執(zhí)行2016年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第37航次)任務的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溝成功完成了本航段第12次和13次下潛任務(總第112次、113次)。至此,本航段下潛任務全部順利完成。

5月20日,蛟龍?zhí)柍晒ν瓿闪吮竞蕉蔚?2次下潛。該潛次最大下潛深度6351米,是蛟龍?zhí)栕?000米級海試以來,首次實現連續(xù)大深度下潛,充分驗證了其技術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

該潛次下潛地點位于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溝西側溝壁,下潛人員為潛航員傅文韜,潛航員學員楊一帆和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王春生。本潛次開展了約2公里的近底航行,拍攝了大量海底高清視頻照片資料;獲取了4塊蛇紋石化橄欖巖巖樣品、6管短柱狀沉積物插管和2個巨型底棲生物樣品(海參、多鱗蟲各1個)、16升近底水樣,以及近底多環(huán)境參數,同時還開展了潛航員學員海上實艇主駕駛培訓。

本次下潛發(fā)現,6000米~6300米水深段主要為沉積物分布,沉積物粘性較大,6350米處見大量石林狀橄欖巖分布;該水深段蝦、多鱗蟲、海星為優(yōu)勢種。綜合近4個潛次發(fā)現,海溝區(qū)域生物成帶分布較為明顯,6000米以淺海綿和珊瑚有少量分布,6000米以深幾乎絕跡;魚、蝦、水母、多鱗蟲、海參等游動生物分布的水深范圍較廣。

5月22日,蛟龍?zhí)栐谘牌趾虾^(qū)成功完成本航段第13次下潛。該潛次下潛地點位于雅浦海溝東側溝壁,最大下潛深度6579米,下潛人員為潛航員唐嘉陵、潛航員學員劉曉輝和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周亞東。

本次下潛開展了1公里多的近底航行,拍攝了大量海底高清視頻照片資料;獲取5塊典型巖石樣品,4管短柱狀沉積物插管,1只海星,16升近底水樣,以及近底多環(huán)境參數;開展了潛航員學員海上實艇主駕駛培訓。

“同雅浦海溝西側溝壁相比,東側溝壁的沉積物明顯厚一點,基地也更加松軟,表面呈多孔狀,巖石的腐蝕情況看起來比較嚴重,但基本生物類型還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痹谖鱾葴媳谝策M行過下潛的唐嘉陵說。

“在這個區(qū)域內,小型白色十足目生物和海星較為常見,巨型底棲生物以甲殼動物和棘皮動物為主?!敝軄問|介紹說,白色十足目生物分布密度較高,體現了該區(qū)域食物來源比較豐富,此前在熱液口也發(fā)現白色十足目生物的高密度分布。

截止該潛次結束,2016年蛟龍?zhí)栐囼炐詰煤酱危ㄖ袊笱?7航次)第一航段所有下潛任務全部順利結束。按計劃,科考隊將于23日結束該海區(qū)的所有作業(yè)任務。(特派記者盧 晨)

相關鏈接

  • 國家海洋局
  • 國際海底管理局
  •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fā)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1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100860